“共产党人价值观”系列文摘⑩朱德的群众思想

日期:2017-10-23 00:00 来源: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阅读:
字号:

朱德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对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理论观作出了非凡的创意和宝贵的实践。

部队工作要走党的群众路线

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完成中国的革命事业,必须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的战争就是群众的战争。

首先,要建立一支能够打大仗、硬仗的部队,必须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朱德认为:如果我们在部队中工作的同志不断加强群众观点,遇事走群众路线,同群众打成一片,吃饭在一块,行军在一块,做到思想一致,行动一致,那我们就一定能把部队带好,带成一支模范的队伍。朱德还认为,部队的军事教育、战术运用、政治工作、实行奖励都要广泛征求广大部队官兵的意见,充分发动每一位战士的积极作用。他在纪念抗战6周年的文章《我们有办法坚持胜利》中,进一步指出: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我们依靠居民中的群众与军队中的群众的力量,战胜了敌人,战胜了一切困难。我们没有别的本事,我们的本事就只有同群众密切结合在一起。显然地,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我们就必然要失败。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克服困难坚持6年苦战的基本原因。

其次,朱德在总结三次反围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时就明确指出: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其根本原因就是团结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积极支援战争,进行人民战争。因此,军队与人民的关系就好比是鱼和水之间,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军队的工作必须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

发展经济要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同样也是经济建设工作的法宝。

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封锁,通过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生产,满足了军队和人民的需要。朱德首先提出屯田军垦的思想。他亲自调查并选定了南泥湾这块荒芜之地,以一二师三五九旅为骨干,带动边区其他部队、机关、学校一起去开荒种地,得到毛泽东、党中央同意。朱德为开发南泥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不仅多次亲临垦荒部队视察,进行思想动员,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对生产运动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解放之后,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经济形势,要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也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朱德认为:如果不搞好社会主义来改善人民生活,就等于取消了社会主义。大跃进时期,针对共产风越刮人民群众越穷的情况,他严肃地指出:究竟是让农民富,还是让农民穷?许多干部看不清这个问题。我看应当让他们富,起码应该超过过去的富农。应该让他们一家一家地富,一县一县地富。不要怕他们变成资本主义,不会的。1961年5月9日,他致函毛泽东,汇报自己视察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四省的情况,其中特别详细地反映了各地干部群众对大办公共食堂的不满及原因。这些情况,受到毛泽东、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有效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倾错误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表群众,首先要成为群众中的一员

朱德习惯称自己是广大群众的代表,他认为,既然代表群众,就首先要成为群众的一员。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作为人民军队总司令的朱德始终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本色。井冈山上朱德的扁担,长征路上烧水的伙夫,延安岁月里的种菜能手,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已经成了万千军民心中朱德形象的典型写照。

朱德曾深情地说: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如果说,自幼生活清贫、艰辛,后又起于行伍、身经百战,把饿肚子、干重活、走长路乃至枪林弹雨看作区区小事,使朱德轻松融入普通百姓和士兵群众之中,与他们同甘共苦成为一种本能的表现,那么能够深刻体察人民的冷暖疾苦,自觉置身群众又带领他们共克时艰,呕心沥血为民造福,做人民的公仆,则是朱德作为共产党人的理性行为。

朱德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永远属于人民。他为人民而斗争,人民为他而骄傲。1946年毛泽东为朱德60寿辰亲笔题词: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他的最高评价,充分表达了党和人民的由衷赞誉之情。文章出自《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年6月26日07版,摘编自《党史文汇》2016年第12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